相信不少 Cities Skylines II 玩家,在遊戲最初的時候都會遇上虧蝕的情況,而且還因為城市升級,設施的運作成本大大提升,虧蝕日漸嚴重,令城市難以繼續發展。為了能夠達到收支平衡,在筆者測試下,發現遊戲有一種方式,不但能達到收支平衡,更可以賺錢。
基本法則
1.首先玩家要理解土地價值的重要性,相信也是本作的核心,土地價值越高,租金就越高,繼而增加政府的收入。
2.住民沒工作,就沒錢交租,就會離開城市,政府收入大減。
3.只要住民受過教育,就可以找一些薪金較高的工作,繼而能夠應付高昂的租金。
教育市民
1.先建立小學,住民不多就先把小學的預算調到最低(在服務欄內)。
2.同時在建立多一點工業區(如何適當地配置工業和商業區),讓受教育的住民可以向上爬。
3.當教育不良的市民有一定數量,建立中學、大專,讓成人都可以到受過教育,甚至增加教育良好的市民。
提高地價、稅率
1.建立醫療診所、消防局、警察局,而消防局和警察局的預算可調低一點,約80-90%。
2.建立小型公園,不用多,在住宅區中央放1個就可。
3.把沒有受到教育的稅率提高至15%,教育不良的14%,受過教育的是12%,而有教育良好的稅率可以降至8%
等待時間經過
當完成以上的步驟,市民為了能夠住在高地價的住宅,以及交少一點稅,就會努力上學,以稅率來迫使他們努力上學,慢慢就會發現受過教育者占大多數。但還未結束,玩家還需要在規劃上下一點功夫。
調整規劃
為了增加住民,必須建立大量的工業區,由於工業區可以容納沒有受教育的市民上班,所以他們會先進入你的城市,因為要交重稅和高昂的租金,就會開始出現中密度的住宅需求。
這時可以適量建立中密度的住宅,同時留意低密度的住宅有否沒人住,如有就要把它改動(取消低密度的住宅規劃),迫他們到中密度的住宅去。讓中密度住宅取代低密度住宅。
當城市等級到達「超大型村莊」時,就可以建立低租金住宅,在此強烈建議無論需求有多大,也不要建立這類型住宅,因為這會令到市民不願意遷入中密度住宅。玩家要理解的是,中密度住宅的租金雖然同樣高昂,但是卻可以讓所有租客分擔租金。要是他們遞入低租金住宅,玩家的收入亦會大大減少。直到能夠建立高密度住宅時,就要令土地價值再次上升,如設立郵局、增加公園等,令市民無法支付中密度住宅的租金,自然會出現高密度住宅的需求,一旦見到有需求(需求計半滿),才建設一所高密度住宅。
靜待錢就來
最後就是增加人口,不斷建立工業區,增加工作,增加新人口,這樣收入就會慢慢跟支出拉近,甚至能夠超越支出。筆者用這個方法,在升級成為「超大型市鎮」之前已經能夠達到每月40000營利,到達「超大型市鎮」時,每月營利多達13萬。